那男人越说越起劲,完全没注意到陈淮安他们一行人就在离他们不远的地方。
“那陈家老二被他养废了丢回亲大哥家,他倒好白得一个秀才儿子!”
一直默默听着的苗翠兰猛地站起身,对着他破口大骂:“吴老三信不信我撕了你的臭嘴!我家老二现在又勤快又能干,过去的事情早翻篇了,就你一个眼睛长在屁股上的还拿着说事儿!”
“就是,我兄弟我就算养他一辈子也跟你们外人没关系!”陈大牛也开口帮腔。
吴老三没料到他背后有人,说人坏话被正主抓个正着,他一时也没个反应。
苗翠兰看他那怂样就烦:“某些男人要是能把这乱嚼舌根的能力花在干活上,说不定家里都能盖瓦房了!真是个怂包!”
“就是!天天惦记人家,不如自己多干点活来的实在!”李婶儿也出声附和。
大家听着苗翠兰一行人一阵连珠炮似的维护,都不敢吭声。
那吴老四本来还有点心虚,但身为男人都好面子,被一个妇人指着鼻子骂,他也有点恼怒。
苗翠兰没注意到吴老四的表情,还想接着骂,这时候陶十七走过来拦住她:“大嫂,太阳晒,你再去歇歇,这里有我呢。”
陶十七先安抚了苗翠兰,才对着吴老四那边说道:“我这人比较护短,下手也没个轻重,不相信的可以试试。”
陶十七的视线平静的扫过众人,最后落在吴老四身上,吓得吴老四恨不得找个地方躲起来,再不敢出声。
这村里得罪谁也不能得罪陶十七,跟吴老四一起的一拨人连忙拉着他走了,生怕他再说个什么,被一起连累。
陶十七说完后回去舀了一碗凉茶,回到陈淮安身边,语气温和的像对着什么宝贝:“再喝点,待会儿还有的忙。”
刚刚还凶横跋扈的人,现在变得既温柔又贴心。
陈淮安眼底盛满笑意,乖乖接过,心底带着动容和暖意。
现在他有很多人关心和维护,真好。
数钱
几人花了一天半的时间就把陈淮安家的稻子全部收割完。
但新鲜稻子潮湿, 不好储存,陈淮安和陶十七拉着大黄又花了两天的时间脱粒。
等到谷子晒在院子里,一共也才三四天。
紧接着就是帮陈大牛和李满仓两家收稻, 因为有大黄的帮忙, 也只花了几天时间。
在田间地头许多身影还在忙碌的时候,陈淮安和陶十七已经在晾晒稻谷。
七月末,晒了几个太阳的谷子终于填满了仓库。
陶十七的这几亩田都是肥田,八亩地产了近十八石谷子。
还有先前抢收的两亩大豆和玉米, 虽然被野猪拱坏一大半, 但他们抢收及时,也收了各两石多。
陈淮安看着满仓的粮食,头次感受到农人丰收的喜悦,辛苦一年, 为的就是这一仓粮食,能让一家人不饿肚子。
但是陈淮安的高兴没能持续几天,因为陶十七告诉他, 马上要开始交田税了。
果然,刚刚丰收后, 里正便在村里敲锣打鼓的通知大家交税。
近三成的田税, 拉走了陈淮安仓库里五石谷子,一石玉米和一石大豆。
还是他们自己亲自装车,亲自推着送到里正家的。
按照他们家的人口计算,如果要全家吃饱,一年不饿肚子, 得留下十石谷子,加上各两石的玉米大豆,其中还要匀一部分给大黄当饲料。
陈淮安算来算去, 最后发现,他们忙活一年,竟然只剩下三石可以换钱的粮食。
陈淮安郁闷了好几天,陶十七看不过去劝他:“咱这算好的,除下口粮还能换点钱,有的人家可能连一年的口粮都不够。”
陶十七本意是想告诉他,他家还算宽裕,不必忧心。
谁知陈淮安听了这个,眉头拧的更紧,这严重的赋税真是老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,怪不得周娘子家会沦落到卖子的地步。
陈淮安叹气,要是自己的辣酱生意能做好,希望能带大家过得更好些。
所有事情告一段落后,他们便开始给镇上各商户送货。
他和陶十七两人驾着牛车在镇上穿行了好几日,村里人在卖谷子的时候,他们在送辣酱。
好些人都看在眼里,他们没想到这玩意儿真能卖出去。
看陈淮安和陶十七一车车的陶罐拉出去,又空着车回来,大家开始好奇他们能挣多少银子。
大家每日都格外注意他们,陶家院子外也总有人张望。
有的村民在镇上卖粮食,渐渐发现各大铺子,酒楼,杂货铺都有他们的辣酱。
这新鲜玩意儿似乎真的卖的很好?
有好奇的随口问价,才知道这玩意一斤能买上几十文!能抵好几斤粮食!
这事儿给大家带来不小的震撼,在村子里掀起不小的波澜。
但外面的情况陈淮安两人并不知道,他们正在忙一件事。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