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我不爱喝咖啡,我喜欢吃着蛋糕,听老顾讲三国。”
“这三国的故事,不如秦厂长的故事来得新鲜,要不让老顾编一些厂长的故事,我听一厂的人说,厂长过去那些年的故事,那就是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,七二年还是七三年,他们一厂的人去马王堆现场考察了,这事情你们听说过吗?还上报纸了!”
“我知道,咱们秦厂长亲自过去的,巧手护国宝?上次我听一厂的人说过,他们过去的时候,保管员都不搭理她们……一个小助理,在挪动文物的时候,咔擦,刮了,而我们秦厂长出手……”
“还有之后在广交会上,不止咱们一厂有马王堆纹样,沪市丝绸印花厂,更是有马王堆复刻纹样,而就在那关键的时候,一厂的’福将‘郑厂长站了出来。”
“郑厂长?这谁啊,为什么是我们一厂的福将?”
“还有那年台风,正好有电影拍摄团队在飞燕一厂拍电影《碧海银梭》。”
“《碧海银梭》?这个我有印象!”
……
每天下午四五点,已经下班的工人们并不急着离开工厂,成群的坐在厂区院子里,或是靠在自行车棚边,又或者在食堂供应窗口前,听着高音喇叭传来顾志怀抑扬顿挫,绘声绘色的说书声。
“今天讲完三国之后,额外增加一段故事,这是厂里孙大爷写的《秦厂长智斗刘满福》,我给润色了几句,让厂里的各位工友们品鉴品鉴。”
“好好好好,这个故事好,孙大爷写的?之前聊得正上头呢。”
顾志怀:“话说秦厂长刚来上浦纺织厂的那天……就在会议室里,厂里的孙有道提出各种难题,便是要让秦厂长知难而退,让她在改革上无从下手,处处都难,处处都棘手……这该怎么办?”
“只见那秦厂长,裹着身上的’状元大衣‘,好似一层金刚罩,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,她眼皮子都不动一下,接下来,所有人都没有做好心理准备,她却直接挥刀指向刚才还神情得意的刘满福,杀他个措手不及——改革,从食堂开始。”
“那轻飘飘的几个字,听在刘满福的耳里,却好似晴天霹雳!为何?……”
“更有意思的情况在食堂里上演了。”
……
飞燕二厂的工人们听得是哈哈大笑,掌声雷动。
而在办公室里听着收音机的秦想想,嘴里的那口咖啡,都给喷了出去,简直是五雷轰顶,天雷滚滚啊!
说书说书,说得不是三国吗?怎么说到她秦想想头上去了。
而且她哪有什么运筹帷幄,哪有什么打蛇打七寸,她一来就奔着食堂去,可不是剑指刘满福,刚来她都不知道刘满福是个什么鸟。
广播里的一句句话,听得秦想想这个当事人头皮发麻,鸡皮疙瘩都快要逼出来了。
“停停停,这个节目叫停。”
“厂长,大家都爱听这个,这可是咱们厂里的故事改编的,现在都不鼓励这个吗?我们就要改编自己厂里的故事,让工人们了解我们的工厂故事!做好工人内部的文化宣传,也做好对外宣传!”
“厂长,大家都爱听!”
“您在食堂考验厨师的那一幕!简直绝了!哪怕我听上一百遍都不腻!”
“大快人心呐!”
秦想想:“……”
“这只是咱们厂里的内部广播,大家都知道的事情,听了喜闻乐见!”
“厂长,咱们就应该鼓励厂内工人自行创作故事。”
“大家都叫好呢!”
秦想想:“……”
这破工厂我算是待不下去了。
然而秦想想更没 想到的,则是相隔一堵墙的更远居民区,原本大家只是来蹭蹭厂内广播,听听讲三国的故事,三国的故事虽然有意思,但是——三国这个故事,大家也都熟悉,刘备,关羽,诸葛亮……
哪怕挺上头了,去市图书馆里借一本《三国演义》就能知道后续,也能知道更多的内幕情节。
但是《秦厂长》的故事就不一样了,这完全就是崭新且稀奇的新鲜故事,并且还跟《康熙微服私访》一样,是个无比舒爽的故事情节。
大家都爱听内幕,都想知道细节,听这种“除暴安良,智斗恶人”的故事最为畅快。
“啊啊啊!气死我了。”
里弄里有人疯狂拍打自己的收音机,只恨信号不好,听到的广播有杂音,刚才听得不爽快。
“这女厂长的故事明天还说吗?我还想听一遍。”
“气死我了,我这破收音机!”
“这边太远了,接收不到,越靠近飞燕二厂越清晰。”
除了《秦厂长智斗刘满福》外,又增加了一些新篇章《秦厂长马王堆巧手护国宝》《秦厂长除三害》《广交会的故事》《电影拍摄抗台风》……等等一系列故事。
这些故事听得人如痴如醉,有些人离飞燕二厂距离远,到点提着收音机往外跑,发现一大堆“同行”。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