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大约也能大致推测出其有利于“稳定”,各种方面的,无论是考试规范方面的温度,还是大清统治天下的稳定。
&esp;&esp;“但是你说的利大于弊,孤却是不认的,”胤礽不将胤禛当做孩子,而是当成胤禔那样能够交流的对象来认真道:“这分明是弊大于利的事情,其压抑之处,已经违背了最初设立八股取士时的初衷,现在已经不是前朝了,随着弊端的逐渐出现,我们所要思考的应该是如何找到更好的路,如何去改变它,而不是一条道路走到黑,明知前面是死胡同,却仍然不思改变。如果一个人将错误的道路走到底,那是一个人的万劫不复,如果一个国家将错误的道路走到地,那会成为千千万万人的万劫不复。”
&esp;&esp;胤禛皱了皱眉,他竟从年仅九岁的太子身上看出了锐意?!
&esp;&esp;眉眼稚嫩,却有锋芒初现,这个孩子,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嘻嘻哈哈,总是不着调尽想着玩闹的淘气包了。
&esp;&esp;胤祉左右看看,没听懂他们在说什么,一副状况之外的模样。
&esp;&esp;这才是一个六岁孩子该有的模样,而胤禛比他还要小,却已经吐字清晰,条理分明,观其言行举止,分明就不是一个愚笨的人,甚至极有可能还是个天才。
&esp;&esp;胤礽给四弟弟歪头的动作刺激地心头一颤,又想要捏捏他肉嘟嘟的脸颊了。
&esp;&esp;他不仅这么想了,还真就大胆地干了!
&esp;&esp;胤禛面无表情地揉了揉自己被捏红的脸,以死鱼般的眼神瞪视胤礽。
&esp;&esp;“孤还以为四弟从小就迟钝愚笨,没想到竟是偏科生,比起理化,你更擅文呢!”
&esp;&esp;“三弟也别灰心,你是全科综合性人才,哪一门都能学会,哪一门都不偏科,这样也挺好。”
&esp;&esp;若是胤禔在此,必定会发现胤禛没有掩饰下的违和之处,而胤礽,他自己就是个六岁上房揭瓦、从小就聪明绝顶的天才,脑子里还时不时会冒出来各种各样熟悉又陌生的知识,对比一下胤禛六岁与他谈论八股取士的利弊,也不算特别出格。
&esp;&esp;不过,有了胤禛的提醒,胤礽还真得到了启发。
&esp;&esp;直接给汗阿玛上奏这个方式,显然是不够的,因为汗阿玛自己都曾经尝试过废除八股,最终却不了了之。
&esp;&esp;其中原因,有力主八股的文官们在推动,也有更为现实的原因,那就是维护统治,这才是促使汗阿玛做出妥协的,最终恢复八股的根源所在。
&esp;&esp;【大朋友如果需要大量有关于历朝历代科举的资料,可以问小美,或者去往藏书阁翻书。】
&esp;&esp;他带上了曹珍,又拎上了两位弟弟们,一起前去藏书阁,翻阅先帝年间开设“特别科”的记录。
&esp;&esp;胤禛为帝数十载,在位期间也曾因是否废除八股而起争议,对此记忆犹新。
&esp;&esp;胤祉就当了个吉祥物,跟在后面老老实实学习。
&esp;&esp;曹珍是帮助胤礽查阅书籍的主力,他扫荡书本时一目十行,思维之敏捷,每每引起胤禛的注意。
耽美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