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sp;同时,卫少儿命人从丹阳给刘彻送过来一箱刻印好的《论语》,送到刘彻跟前时,油墨香还没有消散。
&esp;&esp;刘彻打开箱子后,看到一排排线装书,一开始以为是卫少儿给他搜寻的民间藏书的抄本,拿出来一本后,发现是《论语》,愣了一下,又拿出两本,同样是《论语》。
&esp;&esp;他让人将箱子里面的书册搬了出来,一共二百本,都是《论语》。
&esp;&esp;刘彻大手抚摸着封面,目露沉思。
&esp;&esp;卫少儿为何送他一箱《论语》,他并未罚人抄写《论语》啊。
&esp;&esp;一旁的莫雨感慨道:“陛下,抄书的这人书法真好,奴婢看都是一模一样的,心性肯定更加稳定。”
&esp;&esp;“!”刘彻顿悟,打开五六本《论语》的第一页,发现无论字迹、行文都一样,几乎是一模一样,他命人将其他的也打开,最后得出结论,这二百本书都是一模一样的。
&esp;&esp;在箱子的最底部,莫雨发现一封信,正是卫少儿给刘彻的。
&esp;&esp;刘彻看完后,拿起一旁的玺印往封面盖了一下,看着上面的印记,又在另外一本书上盖了一个,仔细观察,薄唇禁不住翘起,“莫雨,赏丹阳侯千金,再加两千食邑。”
&esp;&esp;莫雨一听,就知道这些一模一样的《论语》不是人手工抄的,而是用了一些技艺。
&esp;&esp;刘瑶听到后,摆着手只算了一下,再过不久,卫少儿就能成为万户侯了。
&esp;&esp;刘彻将手中的《论语》分发给了朝堂的三公九卿,后来科举殿试时,又给参加的考生每人发了一本,后续有人发现其中奇妙,震惊不已。
&esp;&esp;……
&esp;&esp;史官记载,元光五年,丹阳侯卫少儿研制印刷二百《论语》献武帝,此称印刷术。帝甚喜,赐千金,加两千食邑,
&esp;&esp;第59章 陛下,要不要听长公主的?
&esp;&esp;刘彻对于印刷术的效率很满意,赏赐了不少东西嘉奖她,让她继续攻克相关方面的难题,以后若是有成果,直接上呈给他就行。
&esp;&esp;他现在大力推广儒学,而卫少儿研究处的造纸术、印刷术简直就是为推广儒学而生的,让他不得不感慨,莫非是孔圣人显灵了。
&esp;&esp;(刘瑶:……)
&esp;&esp;刘彻望向卫少儿,满意笑道:“丹阳侯以后若是有其他想法,尽管研究,一切有朕支持。”
&esp;&esp;卫少儿自然满口答应。
&esp;&esp;对于刘彻说的这般豪气,刘瑶可不信,毕竟以她对阿父的了解,目前在他心里任何事都比不上匈奴,尤其实验研究除了耗费心力,还要耗费许多财力。
&esp;&esp;她扯了扯刘彻的袖子。
&esp;&esp;“阿瑶,怎么了?”刘彻感受到力道,含笑看着她。
&esp;&esp;刘瑶对他龇牙一笑,“阿父,你既然这样说了,不如先替姨母补上研究印刷术的耗费?”
&esp;&esp;卫少儿为了研究印刷术,不算人力,光是刻板就损坏了不少铜料,要知道这个时代,铜那可是真金白银的钱,而送到刘彻手中的那批《论语》,虽说论语篇幅不大,第一次大规模刻印,尤其刘彻还想将刻印《论语》的铜模给收藏了。
&esp;&esp;若是真让刘彻束之高阁。
&esp;&esp;目前最低估算,这批《论语》花费要在万金以上。
&esp;&esp;当然她也觉得大汉第一块印刷铜字模很珍贵,对与后世来说,无论收藏意义还是价值都十分巨大。
&esp;&esp;但是这个亏不能让卫少儿承担了。
&esp;&esp;身为未来的汉武大帝,要承担起来,区区万金,大方点啊!
&esp;&esp;“阿父!你才给了千金!”刘瑶斜眼谴责。
&esp;&esp;明明阿父赏赐那些功臣将士,都十分豪爽,怎么在其他方面就吝啬了呢。
&esp;&esp;卫少儿做的事情,对于朝政的助力也不亚于一场大胜啊。
&esp;&esp;刘彻看着刘瑶掰着小手指,给卫少儿要钱,偏头轻咳一声,“……阿瑶说的有理,既然这样,朕再赏丹阳侯万金,降旨嘉奖可好!”
&esp;&esp;毕竟刘瑶说的有条有理,卫少儿花费了巨量钱财精心钻研,也有了成果,他确实要更加厚赏。
&esp;&esp;卫少儿叩拜行礼,“微臣多谢陛下赏赐。”
&esp;&esp;说实话,若不是有丹阳造纸坊的收益在后面撑着,在短
耽美小说